在眾多的北京當中,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早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就紅遍京城,糧食行業的龍頭企業,它就是“大和恒店”。提起“大和恒”,如今六十歲以下的人幾乎沒有人知道六十歲以上的人或許還能回憶起來。據考證“大和恒糧店”始建1919年,至今已有近90年的歷史了,店址在當時的前門外西柳樹井二十六號,也就是現在的宣武區珠市口西大街路北,豐澤飯莊往西約200米處。1953年北京實行糧食計劃供應以后,北京糧店無一例外的成了清一色的國營糧店,“大和恒糧店”也就此歇業,舊址也已改做他用。
“大和恒糧店”創史人,董事長齊如山是當時社會文化名人。梅蘭芳大師的親密合作者,為梅蘭芳大師創作了“洛神”“天女散花”等劇本,“大和恒糧店”是他創建的實業之一。齊如山信守“誠信為本,貨真價實,音叟無欺”的經營理念。其經銷的糧食不僅質量上乘,而且價格合理,絕無摻糠使水之事,所以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北京四九城老百姓已是有口皆碑。日偽時期物價飛漲,民不聊生,老百姓只能以混合面(一種麩子、糠、草根、樹皮和少量玉米面混合成的食物)充饑,當時在老百姓當中流傳著買混合面也要買大和恒的,它賣的混合面摻的糧食多。由此可見,當時老百姓對“大和恒”的信認絕非一般。
當年“大和恒”經營的面粉,是從河南安陽大和恒面粉廠直接調入的“獅子”牌面粉。河南安陽盛產優質小麥,再加上德國進口的加工設備,生產的面粉甚稱國內!蔼{子”牌面粉分三個等級,分掛蘭牌的為三等面粉。三等面粉在當地銷售,一、二等面粉運往北京,在大和恒糧店銷售!蔼{子”牌面粉不僅粉色白,而且面筋質高,蒸饅頭有咬勁,吃面條不斷條,包餃子不破皮,所以每項當“大和恒”一進貨,店前就會排起長龍,很快一空。
“大和恒”經營的各種雜糧,集中了當時名、特、優產品。如山西沁州黃的小米,河北張家口的莜面、云南的大白去豆、西北的大白豌豆、東北的明綠豆、天津大紅袍(紅小豆),應有盡有。其中云南的大白蕓豆、西北的白豌豆,是仿膳宮庭小吃云豆卷、豌豆黃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大和恒”加工的各種面糧,江米面、黃米面、綠豆面、黃豆面、莜麥面、蕎麥面等也深受老百姓和飲食行業的歡迎。原因是:,選料精純,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原糧絕不使用;第二,前店后場現制現售,保證新鮮;第三,用石碾石磨,磨出來的糧食不變味。所以不少經營小吃的飲食行業寧愿意跑路跨區到“大和恒”進貨。
在“大和恒”經營的各類經營的各類糧食中,值得一提的,在老百姓當中影響深遠的,要屬大和恒自產自銷的“三條腿玉米面”。到1949年解放初期,三條腿的玉米面已成了大和恒的代名詞,老百姓一提到大和恒,馬上就會聯想到它生產的“三條腿玉米面”。“三條腿玉米面”其實就是用玉米、糜子米、黃豆按一定比例配合加工而成的窩頭面。加工中用料嚴格講究,其中玉米要選用當年產的伏地白玉米糜子是張家口的,再加上精選的黃豆。用石碾石磨現制現磨配制好了讓人一看色澤鮮黃,氣味香醇,用這咱玉米面蒸出來的窩頭,黃登登、金燦燦,香味撲鼻,口感細膩,沒有菜也能吃上兩個,深受老百姓,特別是拉洋車、蹬三輪等勞苦大眾歡迎。“三條腿玉米面”的窩頭不僅好吃,而且營養豐富,就是今天也不失為一咱強身健體的保健儀器長期食用有降脂降壓的功效,可惜已經斷檔50多年了。
針對當前市場上的偽冒糧油時有發生的現狀,據了解當今已有有識之士正在著手,重新恢復京城“大和恒”,旨在繼承傳統,誠實守信,發展創新,創建,讓老百姓吃上放心的米、面、糧、油。如能誠信為本,貨真價實,服務于民,實在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好事,我們期待著“大和恒”的早日到來。